Quantcast
Channel: 研究生的呢喃自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2

台中市外埔區古蹟古宅介紹:外埔劉秀才宅(劉定山武秀才)大正8年(1919)興建、水美李家古宅1903年李登賜建、鐵砧山腳下外埔黃宅、外埔許宅、外埔鐵山村包公石福天宮

$
0
0

今天要介紹鄰近苗栗縣的台中市外埔區的古蹟古宅,該區離故鄉苑裡非常近,甚至兩鄉鎮有地理上交界。

外埔區名稱由來有數種說法,一說為當地位於外方(西方)的荒埔平地,與內方(東方)后里區括稱「內埔」相對應,故名;一說為日治時期將今后里區統稱為「內埔」,在其西邊地區括稱為「外埔」,即將鐵砧山以東的埔地,以其在西側且首先開發的大甲平原對應為「外埔」;一說為因當地屬河階地形,其中較高崁的地區因早期灌溉不便,開發不易雜草叢生而稱為埔地,其後開墾過程中經該圳灌溉始逐次形成聚落,故名。1909年日本政府規劃當地為溪底區及外埔區,1920年復於當地設外埔庄,其後便沿用此名。

外埔就在鐵砧山東面,以下古宅為2023年11月參訪,今日撰寫:

一、外埔劉秀才宅:台中市定古蹟,地址為:外埔區三崁路73號,佔地廣大、超過千坪以上,門口有一片蒼鬱的樹林。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介紹如下:

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41

劉秀才宅為劉氏家族十六世劉定山武秀才的居所,劉氏祖籍為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渡海來臺之客家人,來臺後居住在今苗栗公館一帶。

十六世劉定山 (1849-1932),字捷三,光緒11年(1885年)高中武秀才,在苗栗開武館教授弟子武術功夫。光緒14年(1888年)於「大嵙崁社事件」(
清領時期1886年至1892年間,劉銘傳對原住民泰雅族大嵙崁群發動的一連串戰爭,戰場涵蓋新北市三峽區至桃園市復興區一帶)中,受臺灣巡撫劉銘傳舉薦副統領職位,協助清軍「討伐泰雅族」有功,於光緒16年(1890年)欽授獲賞軍功五品。

日治時劉定山於大正6年(1917年)至外埔開墾致富,於大正8年(1919)興建本宅邸。昭和10年(1935年)大地震而重建左二橫屋,並將左外橫屋改為日式建築風格。

門口及半月池:




目前仍有後代居住,因此謝絕參觀,只能遠遠拍照,希望沒有驚擾到居住的人!建築非常漂亮。據說正廳內掛有劉定山武秀才的遺像,以及平定原住民的大關刀,但可惜無法親自觀看。











屋頂雕塑非常精緻,左右兩進的空間:






二、水美李宅:隴西堂,地址為:外埔區水美路28號、30號
可參考JUST A BALCONY部落格文章【JUST Old】台中-外埔 水美 李氏古厝 隴西堂 (李宅古厝)
:連結為:

https://justabalcony.blogspot.com/2019/04/just-old_19.html

李家祖籍福建晉江,祖先從苗栗苑裡鎮遷過來外埔,本宅明治36年(1903年)由李登賜所建,前後花約20年才完成。李登賜二子李註有在日治時曾任保正,其三子在板橋林本源家當管事,賺錢後回鄉經營糖舖致富,後來新式月 眉糖廠建成後才放棄糖舖生意。

建築格式為四合院式,三進六護,俗語說「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就是說寬有九間廣,門窗共120個。每一進正廳均裝飾美麗字畫、門聯、門樓有銃樓,建築在半樓處開窗口,可在危急時開槍防衛。



古宅前面的樹叢:



正門的廣場及左右兩進:目前仍有人居住






正門漂亮的花磚真的很美



穿過正廳進入後進:後面還有一進建築





三、外埔黃宅:地址為:外埔區長生路229號,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介紹如下:
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172

昭和10年(1935年)臺灣中部大地震,傳統土埆造、磚造建築損壞相當嚴重,重建時納入耐震考量,並參考當代流行樣式,打造形成融合中式、西式、和式作法的洋樓,具有地域性特色。外埔黃宅在西式桁架(King-post Truss),脊樑部分採用臺灣傳統合院概念,繪製八卦圖樣並加以彩繪,富傳統民居風水意涵,在目前日治時期西式宅第類古蹟、歷史建築中非常罕見。

門口有一棵茄苳老書,附近風景非常漂亮,位於鐵砧山山腳下,田園景色廣闊,
但門鎖住,整個荒草蔓生,網路可找到過往開放時的照片,但目前無人居住、旁邊有許多大樓正在興建。







從另一方向看外埔黃宅:





四、外埔許家古厝:市定古蹟,地址:外埔區長生路742號。就在外埔黃宅斜對面,位於鐵砧山腳下可眺望美麗風光,風水極佳。堂號為:高陽衍派,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介紹如下:
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building?uid=33&pid=174

光緒年間從福建同安來台的許飯,先在后里貓仔坑一帶開墾,其子許其琛每天從后里挑柴到大安海口賣,回程再挑鹽回來賣,賺了錢後搬到鐵砧山腳買土地開墾。
許其琛有五子(天催、天富、天奎、天象、天德):

長子許天催精明幹練,曾是首任外埔庄長,許天奎也後續擔任過外埔庄長;許天德經營「大甲鳳梨罐詰商會」,許天象戰後多次獲選為村長,成為原臺中縣地方派系紅派要角,許家在地方政治、經濟均有重要影響力。

兄弟共開墾500多甲田地,漸漸致富,田產遍佈大甲、社尾、苑裡山腳、彰化和美。相傳其祖先在開墾整地時,挖到一個裝滿龍銀的奉金甕,以龍銀買地而致富。







以下引用自台中文化資產處網站內容:

閩式建築保有部份傳統建築規制,牆體由卵石基礎、土埆、斗砌磚等建材組構,正廳設有燈樑、步口簷廊之石柱與木棟架,地坪採人字鋪,室內隔間、門窗採實木製,做工精美,皆表現當時代之營造技術。洋式建築為分期興建,中央正身、右護龍與右外護龍應為同期之建物,採用大量有色磨石子與洗石子裝修為其特色;門窗造型多變,採用大量幾何圖形語彙,增加視覺變化。地坪採用有色水泥刮畫而成,見證昭和10年(1935年)地震後建築構材之差異。後側日式木造建築為昭和14年(1939年)所興建,呈L型,短邊與閩式建築的稍間相連,長邊格局則仿閩式建築採三開間,但以和式隔間配置,頗具特色。







最後建議可以去參觀這個有趣的廟宇:
福天宮,地址為:外埔區鐵山村長生路91號。

鐵山村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大甲東社的聚落,清朝漢民族入墾到,平埔族與漢族人口此消彼長後,平埔族逐漸消失跡匿,日治時期人口普查仍有「熟番」生活在此,但經過滄海桑田後大甲東的「前湖、後湖」已成良田。民國20年,鐵砧山腳的鐵山村民以福德祠的「石頭公」為主神。民國60年經濟好轉後集資翻修福德祠,新安裝土地公金身與石香爐,後來又安置一顆稱為「土地婆」的石頭,與石頭公分別置放土地公兩側。近年來有信徒因未能生育而拜「石頭公」,靈驗後前來拜謝,經報導後引起更多人潮祭拜,鐵山村民稱此為「包公石」。






福天宮附近的土角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