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中國北京市的古墓及古廟,是明末抗清大將軍袁崇煥在北京的古墓,以前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紀錄明末曾任袁崇煥帳下謀士的佘姓義士(廣東順德容桂馬崗人),在袁崇煥行刑後夜深偷偷收齊屍骨。佘家人後來說,祖先當夜是從菜市口旗杆上,把袁崇煥人頭盜了下來。
收屍的佘姓義士冒險偷骨骸葬在自家後院,從此隱姓埋名為袁崇煥守墓。臨死佘姓義士給後人留下三條遺訓:自己死後可埋於袁大將軍一側,與其永遠相伴;袁大將軍為國家而無後代,佘家人定要世代為大將軍守墓,不准回廣東故里;佘家後人永遠不許為官,但必須讀書,讀書可知史,可明禮。
此後佘家世世代代住在北京小院裡,為袁督師守墓,因佘家是廣東人,住在北京的廣東人死後就埋在此,後來把後院闢成廣東義園,附近都知道佘家是為袁大將軍守墳的。
2020年8月12日,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從1630年開始佘氏家族為袁崇煥守墓整整390年。
分別於2019年8月及2024年3月參訪,今日發表。
法源寺又稱憫忠寺: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的南端,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寺內珍藏了大量佛經、佛像和石刻。
以下是法源寺維基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3%95%E6%BA%90%E5%AF%BA_(%E5%8C%97%E4%BA%AC)
唐貞觀19年(645年),唐太宗詔令於幽州城內建寺悼念在東征高句麗戰爭中陣亡將士。萬歲通天(武則天年號)元年(696年)佛寺建成,武則天賜名為憫忠寺。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和史思明先後在寺內東南角和西南角造塔立碑,寺院也一度改名為順天寺。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全寺毀於火災,數年後的唐昭宗景福初年重建該寺。
法源寺的現存建築全部為明清時所建。
相信大家對於袁崇煥的遭遇會有一些傷感,袁崇煥曾寫下這樣壯闊的詩句: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
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最後這個來自南方廣東的進士文人,領軍到關外東北作戰,死在了北京、被皇帝下令凌遲,看看其墓葬吧!
袁崇煥(1584年至1630年)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斜街廣東義園舊址,是在明末薊遼督師袁崇煥祠和墓的基礎上建立的紀念館,以下是維基介紹:
館內藏有傳說是袁崇煥手跡的《聽雨》以及康有為題寫的《明袁督師廟記》手書等珍貴文物。
袁崇煥(1584年至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或又字自如),原籍廣東廣州府東莞縣,在廣西梧州府藤縣參加科舉,萬曆47年(1619年)中式三甲第四十名進士,任福建邵武知縣,官至薊遼督師,因被疑通敵而被處以磔刑。乾隆年間袁崇煥得到平反,清政府在北京廣東會館所屬義園修建袁崇煥的衣冠冢;道光年間維修袁崇煥墓,南海吳榮光題寫墓碑「有明袁大將軍墓」。
民國初年康有為出面,各界在墓旁建立袁崇煥祠。原墓堂廊柱曾懸有康有為手書「自壞長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壯山河」對聯。1950年代北京城區改造決定將袁崇煥墓遷出。社會名士葉恭綽、李濟深、章士釗、柳亞子等聯名呼籲保護,毛澤東於1952年5月25日批示保護。1954年墓葬維修並保存下來。歷史學家閻崇年曾指出:「文革時期袁崇煥在東花市斜街佘(讀音:蛇)家館的墳墓被挖開,裡面未見其屍骨和遺物。」他同時還說「民國初年有人說袁崇煥的頭顱被僕人竊走,私埋在自家院子裡。但是在明清官書、文集、筆記、方志、譜牒、檔案里,見不到這方面的記載。」
走進一個尋常的北京社區,很難想像袁崇煥督師的墓園就在這樣的平常社區,兩旁都是日常的社區景象。
袁崇煥墓園前方的景象:
走進正門:要繳2元人民幣門票費用,旁邊都是北京市的高樓大廈,這位明朝將領就安息在這邊!
進入墓堂正殿:
殿後即為戶外的將軍墓:道光年間維修袁崇煥墓,南海吳榮光題寫墓碑「有明袁大將軍墓」。
袁大將軍墓旁的佘公之墓、碑:2020年8月12日13時50分,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從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為袁崇煥守墓整整390年。筆者拜訪時為2019年,當時尚有居民,當時也許佘家後人仍居住在祠堂側。
1952年重建墓碑:走回正門旁邊可見有人居住的空間,據新聞報導佘公後代:袁崇煥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從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為袁崇煥守墓整整3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