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是台灣最北邊良港,附近又有新北市瑞芳等產煤,成為清末的重要戰略要地,中法戰爭開始,基隆有許多砲台,我們將一一走訪介紹。
基隆炮台一覽請見下圖:
參考資料:
微笑台灣<用戰爭認識的城市,走訪基隆砲台古蹟之旅>: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509
微笑台灣<7大基隆砲台全攻略!蒐集雨都最小砲台、最像電影場景砲台(上)>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608
關於中法戰爭維基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98%E4%BA%89
又稱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發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即光緒9年十一月至光緒11年二月間),是清朝為了保護越南而與法國發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殲滅清朝福建船政水師,擊敗南洋水師,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進展迅速並殲敵眾多,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之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
1884年8月5日,由於雙方談判破裂,法國希望佔領基隆煤礦(今八斗子清國井)和破壞馬尾造船廠逼使清廷和談,於是令東京灣艦隊司令李士卑斯率領三艘戰艦強攻基隆,正式揭開攻台戰事序幕。法軍先對基隆港東的大沙灣砲台(今大沙灣石圍)開火,砲台營官姜鴻勝督砲還擊,五發砲彈中有三發擊中法軍旗艦,但三艘法艦火力猛烈,摧毀守軍砲架,並引發一處彈藥庫爆炸,火勢延燒到緊鄰的村莊。10時許法軍派遣陸戰隊約200名由二沙灣登陸,佔領一處高地(今無線山),午後再派水雷分隊徹底破壞佔領區內的砲台設施。姜鴻勝所部則接獲密令撤退,官兵傷亡60餘人。隔日法軍派遣陸戰隊攻入雞籠市街時卻遭清軍福甯鎮總兵曹志忠伏擊而敗退回艦。李士卑斯只好率領艦隊回到馬祖。 由於在基隆的作戰失利,1884年8月22日,法國海軍部長命令中國海艦隊司令孤拔攻擊清朝南洋水師,摧毀福建沿岸海防設施。馬江之役,孤拔乘窩爾達號率遠東艦隊全殲駐福建馬尾的福建水師。時任日本「天城」艦艦長的東鄉平八郎也率艦隨法軍遠東艦隊觀察戰局;後來法軍攻打臺灣時,東鄉亦隨行觀察。
10月初,法艦轉而進攻台灣;劉銘傳於10月3號抽調兵力回防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留下300多名兵力防守獅球嶺及基隆河。到10月4日,獅球嶺被法軍攻下;10月7日至8日法軍800名海軍陸戰隊攻向淡水,當時劉銘傳已事先抽調兵力預防法軍來犯,並且沉船、巨石,守江封港,堵住淡水河口,並在沙崙海岸築堡壘據守,防止法軍直接突入淡水河、控制台北城,且在英方的協助下於淡水河口以水雷佈防,清軍在淡水由台灣總兵章高元、漳州總兵孫開華領兵力抗法軍進攻,法軍陸戰隊只好在淡水河口搶灘登陸,雙方彼此往返衝殺,死傷慘重,最後法軍不支撤退,台北滬尾之圍稍解。10月13日,清軍再增援鄉勇團練,兵力增至6000多人,由於法軍強攻淡水不下,準備再改由基隆方面攻向大稻埕,並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同時,清軍銘字部也再由卑南調軍增援,法軍則增兵至1800人進攻基隆;11月11日,曹志忠欲奪回獅球嶺陣地,發動獅球嶺戰役,仍被法軍擊退,至11月18日法軍欲攻下月眉山,於是1885年1月25日法軍發動第一次月眉山之役,清軍由曹志忠、林朝棟、張仁貴三部共同協防,但不敵法軍,清軍退至基隆河南岸據守暖暖,情勢緊張。從1884年10月到一直到隔年1885年4月,法軍曾多次試圖進軍台北,卻因疾病和大雨而受阻,一直被困於基隆地區:1885年初,法軍海軍陸戰隊和從馬賽調來的援軍法國外籍兵團從基隆向台北進攻,霧峰林家所率領的棟軍及北部鄉勇團練協助劉銘傳成功擋下法軍攻勢;至第二次月眉山戰役,法軍始攻佔月眉山,但仍被阻於基隆河北岸,未能渡過基隆河,基隆的法軍公墓、基隆河南岸的暖暖金山寺塹壕、碇內尖砲台,就是當年戰後所留下。
-------------------------------------------------------------------
看完上述歷史,逛逛基隆炮台是不是很有趣呢?劉銘傳在1884年(光緒10年)8月16日(六月廿六日)被清廷命令以「巡撫銜督辦臺灣軍務」。9月9日(七月廿日)劉銘傳抵達臺北府就任。10月29日(九月十日)補授「福建巡撫」。光緒11年九月初五(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據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會同議奏的結果,頒詔決定:「臺灣為南洋門戶,關係緊要;自應因時變通,以資控制。著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常川駐紮;福建巡撫事,即著閩浙總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設事宜,該督詳細籌議,奏明辦理。」。於是《清史稿‧德宗本紀》將臺灣建省時間定在光緒11年九月初五(1885年10月12日),《清史稿‧疆臣年表》也將劉銘傳補授臺灣巡撫日期定在這一天。劉銘傳抵臺後積極整備岸防,得到仕紳林維源、秀才丘逢甲等協助。在基隆也積極建造砲台,就是我們現在要介紹的以下古蹟:
一、槓子寮砲台:台灣割台後,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根據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準備日俄戰爭而修建「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基隆要塞砲兵大隊於1901年3月始建槓子寮砲台,完成於1904年10月。原為台灣省古蹟,2009年公告為國定古蹟。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7%93%E5%AD%90%E5%AF%AE%E7%A0%B2%E8%87%BA
砲台的各種建築:
兵舍區:
庫房區:
砲座(圓形):
從砲座走上山頂,視野廣闊可俯瞰基隆海岸,下方是碧砂漁港及八斗子漁港等,可看見基隆嶼。
二、獅球嶺砲台:據傳是劉銘傳為鞏固海防,抵禦法軍入侵,聘英國技師所建,始建於清光緒10年(1884年),位於汐止貫穿基隆的山上,也是國道第一高速公路(中山高)山頂大業隧道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據守基隆通往臺北盆地的最後一道防線。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D%85%E7%90%83%E5%B6%BA%E7%A0%B2%E8%87%BA
從這條小徑上去右邊是三姓公廟,會先到獅球嶺平安宮,
平安宮:創立於乾隆、嘉慶年間,為基隆市歷史最久的土地公廟,獅球嶺是基隆往返臺北間必經要道,平安宮便位交通要道往來商旅多向土地公許願,香火鼎盛。中法戰爭劉銘傳麾下林朝棟及陳輝煌防守獅球嶺,戰爭結束後陳輝煌為感恩土地公庇佑,贈送一座香爐迄今留於宮內成為古物。相傳中法戰爭期間,土地公化身為白髮老翁,持杖掃落法軍,顯現神蹟。平安宮翻修但保留原始廟殿建築於左側、並有神龕、日式宮燈、石碑等文物。視野俯瞰基隆港及中山高速公路都很清晰、但平安宮內不能攝影。
石獅子及日式宮燈,視野角度極佳可俯瞰中山高及基隆港:
逛完平安宮繼續往獅球嶺公園走,可看到獅球嶺主砲臺,目前的西式砲台包括東、西兩座。中央主砲台僅存石造指揮所一座與砲台基座一處,西砲台有早起會維護,沿著獅球嶺隧道小路上去即可見。東砲台則湮沒在荒煙蔓草中,還需要步行大約20至30分鐘,爬上山頂,即可見到被稱為台北吳哥窟的秘境:東砲台。法軍攻打基隆時,稱獅球嶺東砲台為「鷹巢砲台」,因東砲台所在獅球嶺山頭叫做『鷹巢』因此稱其為「鷹巢砲台」。
因本次時間有限,我們只看了中央主砲臺,以及爬上東砲台的三角點(費時約20至30分鐘),詳細資料可觀看以下資料:
【基隆】祕境了幾10年的祕境.台版吳哥窟--獅球嶺北碉堡群.東砲台: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3104
國家文化資產網<獅球嶺砲台>: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25
下圖引用自:健行筆記:納維布魯
本次探訪是由壽山路直上到中正公園,如果從基隆港東海街可以步行,直通海門天險題字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