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介紹故鄉的古蹟,苗栗縣苑裡鎮是我美麗故鄉,開發歷史略述如下:
引用莊媛婷、陳志明著作:苗栗縣苑裡市房裡里文史調查
https://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csd/21culchan01.htm
苑裡於乾隆六年(1741年)開始開發,本為平埔族道卡斯族喔灣麗社居住地,漢人寫成「宛里」、演變成「苑裏」、「苑裡」,讀音用客家話念如「房裡」。明鄭永曆18年(1664年)鄭經退守台灣,為獲得充足糧食派劉國軒前往半線(彰化)屯田,當時鄭氏王朝擴張領土的行動,威脅到統治台中一帶的大肚王國,永曆24年(1670年)大肚社、沙轆社、斗尾龍岸社舉兵反抗,連鄭經也親征。劉國軒先後擊敗沙轆社、大肚社,將沙轆社的平埔族從數百人屠殺只剩6人。後劉國軒屯兵大甲鐵砧山,開始經略蓬山八社及後瓏五社,這是官方首次接觸苗栗沿海地區。
引用自番社采風圖考的道卡斯族分布圖
康熙61年(1722年)朱一貴事件結束,清朝任黃叔璥與滿人吳達禮共同擔任巡臺御史,翌年6月黃叔璥抵達臺灣,巡行各地訪問原住民,著《臺海使槎錄》,雍正2年紀載當時蓬山八社包括:
大甲東、大甲西、日北、南日、雙寮、苑裡、貓盂、房裡、吞霄等社,其中苑裡、貓盂和房裡三社在今苑裡鎮境內,苑裡社在現在鎮上市區一帶;貓盂社在現在的中正里,原為道卡斯平埔族人名為貓盂社(無亞-Vaau);房裡社之名沿用至今為今房裡里,因東邊緊鄰枕頭山(即古之蓬山,又稱崩山)而得蓬山為地名,依台灣府誌記載;房裡庄即逢山庄,蓬山也成為苑裡鎮的代稱。
雍正初年泉州的毛、游、李、蔡、陳、郭六姓開墾貓盂社(今中正里一帶)附近土地,為漢人移居苑裡開墾之始。乾隆29年(1764年)設「苑裡堡」隸屬淡水廳,下轄吞霄、苑裡二街及房裡等十三庄社。光緒元年(1875年)改隸新竹縣並更名為「竹南三堡」;光緒15年(1889年)苗栗設縣,改名為苗栗二堡並改隸於新設苗栗縣。
根據維基百科房裡城記載: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8%BF%E8%A3%A1%E5%9F%8E
咸豐3年(1853年),苑裡鎮、通霄鎮發生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通霄街變為粵人(客家人)群居地,苑裡街城為漳州人群居地,苑裡泉州人遂於房裡莊以北重建新街,後稱房裡街。由於房裡街有土地公港並設有鹽館,且是臺灣織布業與染布業中心之一,為該區經貿中心。因常受海盜土匪侵擾,房裡士紳陳植東、蔡錫疇發起捐款建城,城周圍種有刺竹,刺竹外於東西北三面開溝,房裡城建四座城門,周長約三里。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以蔡錫疇為主士紳為自保再次捐款強化城防,除加高城牆、補修竹圍外,並在溝底安置釘桶與按戶抽丁輪流防守。後光緒2年(1876年),苑裡街與房裡城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導致城內發生大火,城垣城門亦受損,之後許多士紳富商搬離房裡,房裡城因而衰微。
今天我們要介紹房裡古城內的古蹟:順天宮,以及蔡泉盛號。
順天宮:
蔡泉盛號:地址為苑裡鎮房裡里16鄰40號,建於,以下為文化部網站介紹
https://cloud.culture.tw/frontsite/inquiry/emapInquiryAction.do?method=showEmapDetail&indexId=44927
1890年代蔡家創立商號起,這座四合院古蹟「蔡泉盛號」經歷六代家族歷史,建築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為二進一院的四合院建築,「泉盛號」為蔡氏家族經營蓆帽的商號。
古厝以矮牆分為二進,第一進是做生意的公共空間,第二進是居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