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整理完這篇、希望大家對彰化市古蹟有更深入了解!
想看更多古蹟探訪:
https://youngmindtw.blogspot.com/
彰化縣的彰化市其實離台中烏日高鐵站非常近、過烏溪就是彰化市,因此今天一口氣來看看彰化好幾個古蹟,依照慣例會先從廟宇看起:
先介紹彰化的歷史:請參考維基資料
彰化縣文化資產(因古蹟眾多、可能要分好幾篇文章介紹,但我們都會親自走過才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B0%E5%8C%96%E7%B8%A3%E6%96%87%E5%8C%96%E8%B3%87%E7%94%A2
這圖上面古蹟全部走完可能一天都看不完,我們分成幾次來參觀!
清朝彰化縣歷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B0%E5%8C%96%E7%B8%A3_(%E6%B8%85%E6%9C%9D)
彰化市歷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B0%E5%8C%96%E5%B8%82
彰化市早期為原住民平埔族群巴布薩族的活動區域,分屬半線社、柴坑仔社及阿束社,古地名「半線」係採自平埔族「半線社」的語音翻譯。早在迄今大約有4000多年的史前時期即有「牛埔遺址」文化,考古人員發現最底層有少數「大坌坑文化」,其後又有「牛罵頭文化」及「營埔文化」,可推測大約從4500年前,即有人類居住。
荷西時期,該地隸屬瓦布蘭行政區,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福爾摩沙北部評議會管轄。到了明鄭時期(1661年),鄭成功實施郡縣制該地隸屬天興縣。1666年鄭氏部將劉國軒率兵進駐屯田,以該地作為鎮壓平埔族斗尾龍岸社(今大甲溪北)及沙轆社(今臺中市沙鹿區)武力抗爭的根據地,為漢人移民打下開墾基礎。1683年施琅攻臺進入清領時期,全臺設一府三縣,該地隸屬諸羅縣管轄。
漢人較具規模屯墾始於1684年之後,相繼有福建人施世榜、吳洛、臺南人楊志申等,大事招徠閩粵移民,以該地為中心向四周墾荒鑿圳,原有平埔族部落遂逐漸被漢人移民所融合。1694年高拱乾纂修的《臺灣府志》已載有彰化地區第一個漢人聚落「半線庄」,隨水利灌溉系統完成人口陸續增加,到了1717年,在陳夢林纂修的《諸羅縣志》裡加列半線庄內有一「半線街」,分東南西北四條街道,說明該地已經開始具有商業機能。
1721年4月臺灣知府兼鳳山縣知縣王珍之子濫用職權橫徵暴斂,激起民變,公推朱一貴為盟主反清復明,攻佔府城(今臺南市),後因內部閩粵內鬨遭清軍勦滅。清廷為鞏固統治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縣遼闊於1723年(雍正元年),割舊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之地,增設彰化縣。賜名稱彰化,為「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便以彰化為縣名。約當今日臺中市西南部、彰化縣、南投縣西部,及雲林縣北部地區。北邊原為淡水廳,後改為新竹縣。
據福建巡撫王紹蘭的《彰化縣城碑記》,「彰化」兩字為「顯彰皇化」之意。縣治所在地半線街改名「彰化街」,隸屬於彰化縣半線堡。
設縣之初彰化市並無城牆,曾遭原住民起事圍攻,於是1734年知縣秦士望在街道周圍種植莿竹作為城垣,並建四方城門,彰化遂有「竹城」或「竹邑」之雅稱。1782年,彰化莿桐腳庄發生漳泉械鬥,彰化地區的分類械鬥由此開始。1786年漳州人天地會眾林爽文起事,佔據彰化縣署作為盟主府,與福康安在八卦山會戰,史稱「林爽文事件」。1795年陳周全藉天地會餘勢起事,再佔彰化縣城,後被攻破。經歷兩次戰亂,城周莿竹也遭砍伐殆盡,直到1797年知縣胡應魁才再行復植,又於四門增建城樓。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行政區由一府四縣三廳改制為二府八縣四廳,原彰化縣境火焰山(位於今南投縣國姓鄉、草屯鎮交界處)以東析出設立水沙連廳,不久改稱埔里社廳。
1885年臺灣建省,彰化縣歸臺灣府彰化縣管轄,領有線東、貓羅二堡的部分街庄。在此之前彰化縣城一直是臺灣中部地區的首要中心,故多次民變都以彰化街(縣城所在)為目標,但是建省後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選定在大墩(今臺中市中區)建立省城,此後中部地區的首善之區即由彰化逐漸轉移到臺中,彰化市成為為臺中都會區的「衛星都市」。
1887年(光緒13年)因應行政區調整,彰化縣北界縮減至大肚溪,東界縮減至八卦山脈,南界縮減至濁水溪。北邊與東邊劃歸新設的臺灣縣,西螺溪以南至舊虎尾溪之間的土地則劃歸新設的雲林縣。
清道光時期的彰化縣城
丙子(應該是光緒2年、1876年)孟冬之令
觀音殿匾額有以下:
「海國同天」匾:乾隆歲次戊寅臘月穀旦 欽命鎮守福建臺澍水陸等處地方卦印總鎮馬龍圖立
「慈航慧照」匾:乾隆戊寅臘月溫陵眾董事立
元清觀因為2006年4月9日失火,許多文物在灰燼中搶救出來後,在廟後方興建了民藝館來展示,喜愛文物古蹟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免費參觀),內有許多原本廟內的珍貴文物!
民藝館內有以下文物
吊桶
豎材象
匾座獅豎材獅
二、彰化孔廟
孔廟是最能看出一個地方古歷史和建築的另一個重要建築,彰化孔廟於雍正四年(1726年)由彰化縣知縣張縞倡建,位於彰化市永福里孔門路30號。孔廟現為國定一級古蹟。
維基介紹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B0%E5%8C%96%E5%AD%94%E5%AD%90%E5%BB%9F
平面圖如下:
櫺星門:正門最前方為修櫺星門,面對門口右側有一棵老榕樹,另一側榕樹在2008年孔子誕辰當日被薔蜜颱風吹倒,道光年間周璽所纂《彰化縣志》之〈聖廟圖〉顯示門上已有六根通天柱,有說法是代表六藝。
櫺星門內側右壁石碑:乾隆25年(1760年)的重修邑學碑記,為該廟年代最早的古碑。碑明顯有一條斜橫的裂紋
櫺星門右側石碑:
道光20年(1840年)重修彰化學兼造縣誌題捐官紳業戶各芳名數目碑
道光20年(1840年)重新彰化縣學碑記,碑明顯有裂開的痕跡
櫺星門左側石碑:光緒6年(1880年)重修邑學碑記。
戟門上飾以108顆門釘,108為9的倍數,代表地位崇高,戟門不彩繪門神,只以門釘裝飾,代表孔子之尊貴,為禮制之大者。戟門屋脊上方有一對「龍頭魚尾」造型的動物,稱為「螭吻」,為龍生九子之一,其性好吐水,置於屋頂有避火災的意涵。
戟門左右兩側掛有鐘、鼓,為祭孔時制禮樂器,右側有一座台灣罕見的臥碑,一般石碑都採直立式,這塊石碑橫躺稱為「臥碑」。臥碑是道光5年(1825年)所立,原放置於明倫堂之左,刻載順治9年(1652年)由禮部所頒發的儒學規範。一般該立於明倫堂左側,但可能因戰爭被炸,故擺放位置並非原址。
精美石雕
大成殿:底座、樑柱雕刻、窗紋等都非常漂亮典雅
殿前正中央的神桌,左前腳刻有「乾隆三十年十月置」,右前腳刻有「彰化諸紳士仝立」,以榫卯工藝拼接製成並施以紅漆
大成殿有五面御匾,正門上方為雍正四年(1726年)的「生民未有」匾;神龕上掛乾隆四年(1739年)「與天地參」匾;內梁上懸嘉慶三年(1798年)「聖集大成」匾、拜殿樑有咸豐元年(1851年)「德齊幬載」匾、與正門內樑放同治元年(1862年)「聖神天縱」匾。這些額面皆由五片至七片不等的長方形木板拼接製,為清治時代典型匾額工藝特徵,邊框皆作龍紋,額中上皆有「某帝御筆之寶」的璽印。在臺灣孔廟中,彰化孔廟收藏這一套清朝皇帝御匾,僅次於臺南孔子廟,因少了康熙帝、道光帝、光緒帝三位皇帝的三面賜匾。
雍正四年(1726年)的生民未有匾、神龕上掛乾隆四年(1739年)「與天地參」匾、還有蔣經國的道貫古今匾。
邱創煥的萬世師表匾、林洋港的萬世師表匾、謝東閔的有教無類匾
東廡西廡
孔廟對面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建築:銀宮戲院約建於1957至1958年之間、現為服裝品牌NET門市,是舊建築轉變為時尚的典範。
關於其介紹如下:
https://choldhouse.bocach.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mod_code=view&house_ID=1135
有趣的痘公痘婆為醫治天花之神,很少看見祭祀。現在女性會來此祈求美貌與姻緣,供桌上很多花,可以看見美容保養、醫美產業拿產品保養品來祭拜,我也順便用花拜了一下!希望有美貌、保養品暢銷。